科技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近日印發《“十四五”城鎮化與城市發展科技創新專項規劃》,提出將著力提升城鎮化與城市發展領域的科技支撐能力,破解城鎮化發展難題,構建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范式,開創城鎮化與城市發展領域科技創新工作新局面。
據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城鎮區域規劃、綠色建筑、城市基礎設施和生命線工程、城市功能提升、生態居住環境改善、城市信息化管理、城市文化遺產保護與價值挖掘等方面的科技創新取得了長足進展。超高層建筑、大跨度空間結構、跨江跨海超長橋隧等特種結構工程建造技術居于世界領先水平,建筑節能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新型建筑結構突破技術瓶頸,工程設計實現自主研發。但是與世界領先水平相比,我國城鎮化領域大部分技術仍處在跟跑或并跑階段,城鎮基礎設施建設相關材料、裝備及工程專業軟件等領域的應用基礎研究仍然不足。同時,城市信息化水平尚不能滿足現代化治理的需求,實現城鄉建設領域碳減排目標還需要更多綠色低碳技術支撐。從我國城鎮化與城市發展科技創新戰略需求上看,“十四五”期間,我國城市發展將從經濟主導更多轉向生產生活生態多元導向,城市建設方式將由增量擴張轉向存量挖潛,城市生產生活方式將加快綠色低碳轉型。
規劃提出,將重點加強城市發展規律與城鎮空間布局研究、城市更新與品質提升系統技術研究、智能建造和智慧運維核心技術裝備研發、綠色健康韌性建筑與基礎設施研究等。到2025年,我國城鎮化與城市發展領域科技創新體系更趨完善,基礎理論水平與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為新型城鎮化提供更高質量的技術解決方案,有力支撐城鎮低碳可持續發展,推動城市建設與文化旅游等相關產業發展壯大,科技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民生。同時,科技創新示范引領作用加快凸顯。在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雄安新區以及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等重點區域,完成一批城市生態修復與功能完善、城鄉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創新示范工程,建設一批高品質綠色健康建筑和低碳宜居示范城市。
其中,在“加強城市更新與品質提升系統技術研究”中,規劃提出,面向城市大規模增量建設轉為存量提質改造和增量結構調整并重發展的階段,針對我國城市功能宜居、綠色低碳、智慧人文的發展需求,以城市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市政設施運維安全高效、智慧智能、集約節約為目標進行關鍵核心技術研究,全面提升城市品質,提高以人為核心的城市建設水平,支撐完整社區、城鎮老舊街區(小區)改造、歷史文化街區更新保護、既有建筑和工業園區再利用、地下空間高效利用等新時期城市更新工作,開展規?;こ淌痉?。
在“加強智能建造和智慧運維核心技術裝備研發”中,面向存量巨大的建筑與基礎設施高效運維及街道社區精細化運維等城鎮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公共服務需求,以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為基礎,開展智能建造與智慧運維基礎共性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發與轉化應用,促進建筑業與信息產業等業態融合,顯著提高建筑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推進市政公用設施的物聯網應用和智能化改造,提升建筑與市政公用設施系統協同管控能力、保障設施供給安全,提升城市運維效率。
在“加強綠色健康韌性建筑與基礎設施研究”中,規劃提出,為推進綠色建筑與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人居環境,提高居民滿意度和獲得感,通過整合信息化、新能源和新材料技術,在基礎理論和設計方法、工程技術標準、新型綠色建材、圍護結構系統和部品、高效機電設備、高性能綠色建筑、健康社區與健康建筑、韌性城市等方面實現全鏈條技術產品創新并進行集成示范。
摘自 《中國建設報》2022年12月14日